查看: 4383|回复: 35
收起左侧

[教程经验] 分享:梯形、二次方速度曲线的加减速时间计算

Slimming 2021-12-15 19:30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邀请回答

马上注册,享受更多特权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   

x
本帖最后由 孙黎明 于 2021-12-15 19:32 编辑

近几天项目用到加减速时间计算,刚好趁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。
顺便提醒一下中型机的trace时间轴标注可能不准,可以用定时器Ton或者周期计数自加1记录实际加减速时间,原因是总线周期的设定不同,导致时间轴可能显示有差别,各位可以自行仿真尝试。

一、简介
梯形和二次方的名称,是根据速度在加速和减速段的类型来定义。下面两个图分别为梯形和二次方在加速过程中的曲线变化。
梯形加速.png image.png

二、加减速时间计算
只谈加减速过程,均速情况下速度不变无需讨论。
提示:梯形和二次方计算方式不同差别在于,二次方加速度的对称导致速度的分段中心对称。

1.梯形
梯形速度曲线为一次函数v(t)=a*t速度随时间变化,求导后为v(t)'=a为常数,再求二阶导v(t)''=0即常数求导为0。

一次函数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梯形曲线加速度为常数加加速度无效。
前提:速度不受位置限制进入饱和,加速度不受速度限制进入饱和。
v为设定速度,a为设定加速度,t为实际加减速时间(s),
结论:a=v/t

2.二次方
先提一点,二次方的速度曲线是分段曲线,由两条中心对称的二次速度曲线拼接而成。
二次方曲线为二次函数,一般式为y=Ax²+Bx+C,直接比较难看出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。但是学过高中物理就知道s(t)=(1/2)a*t²,v(t)=a*t,a(t)=a,这是位置、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,位置的导数是速度,速度的导数是加速度。速度、加速度和加加速度其实道理相通,只是变量不同,即v(t)=(1/2)j*t²,a(t)=j*t,j(t)=j,速度二次,加速度一次,加加速度常数。

此时速度的二次函数的前半部分就推导出来了,为什么说前半部分,因为速度指令规划有目标速度,所以加速度的变化是0->a->0,即在中间位置a(t/2)等于设定加速度值。
后半部分类似不再推导,如果不清楚或者不理解上方的公式,完全可以从加加速度j(t)=j求积分得出a(t),再由a(t)积分得出v(t)。

因为加速度和速度可能存在饱和,饱和情况下实际速度和加速度可能无法达到设定值,从而导致设定时间和实际不相同,二次方分类较多,此处不再赘述讨论加速度和加加速度的变化,直接给出一般结论。
前提:速度不受位置限制进入饱和,加速度不受速度限制进入饱和。
v为设定速度,a为设定加速度,j为设定加加速度,t为实际加减速时间(s),
结论:a=v/(t/2)=2v/t,j=a/(t/2)=4v/t²。(此处的t/2从何而来?因为加速度速度对称,导致相同参数下,二次方的加速时间是梯形的2倍,即二次方设定时间应为(t/2))

点评

正好需要 谢谢大佬  发表于 2022-7-21 09:29
感谢分享  发表于 2022-3-28 13:24




上一篇:西门子1200与汇川AM401同时做ModbusTCP Server与Client通信
下一篇:codesys3.5学习

已有 1 人打赏作者

15619080675 赏了楼主300水滴
2 喜欢他/她就送朵鲜花吧,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! 鲜花榜单
回复 邀请回答送花

使用道具 举报

MARSMARS5 2021-12-17 13:39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学习了,好经验! image.png image.png image.png image.png
回复 送花

使用道具 举报

zhou234 2022-3-28 07:57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分享 image.png image.png image.png image.png image.png
回复 送花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  

本版积分规则

有技术问题,就上汇川技术社区

INOVANCE汇川技术 公众号

扫码下载掌上汇川APP

全国服务热线:8:30-17:30

4000-300124

苏州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友翔路16号

深圳地址: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高新技术产业园汇川技术总部大厦

Copyright © 2003-2100 汇川技术 Powered by Discuz! X3.4 ( 苏ICP备12002088号 )
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